阅读是成本最低、收获最高的投资,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中篇儿童小说《借问谁家子 无忧美少年》35

中篇儿童小说《借问谁家子 无忧美少年》35


来源:中国儿童文学网  作者:王泉滔

  ——35——
   
   百姓营村后有个华佗爷庙,年久无人修葺,有些破落,那个年代,正是不允许信神信鬼的时期,谁也不愿或是不敢修缮庙寺。可第二天有人从华佗爷庙旁经过,突然看到房顶有人修过,出于好奇就走到庙内看看。一看庙内四壁也用黄泥土搅腻得光光溜溜、干干净净。到村里一说,人们半信半疑,都到华佗爷庙里观看,果不其然,真的和说的一模一样。
   问谁修缮的,没人承认。有人说,是不是神鬼自己半夜拾掇的,有人说,也有可能,是神鬼显灵了。这还没有什么,更奇怪的是过了一星期,又有人到庙宇里去,突然看到四周墙壁上长了很多毛,赤橙黄绿青蓝紫,间杂灰白色,这些色彩的毛相互连接,就像古代人们祭祀的图案。其中有一幅很像“刮骨疗毒”的图案。这下可好了,整个百姓营村炸开了锅,大家都认为是神灵下界了,一传十,十传百,传的足足有百十里地,而且越传越邪乎。据来观看的人说,他们那里传说是老天爷坐在庙里,大家在夜间可以看到老天爷一家人,围在檀木桌旁一起吃饭的情景。让本来神圣的华佗爷庙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方圆百里,或更远的地方,都来虔诚地祭拜华佗爷,保佑四方平安。
   华佗爷庙里神秘的故事,在村民们的议论中渐渐淡了下来,百姓营村又恢复了平日的生活。
   在“人民公社好”时期,不是政策不好,而是村民有了自私心,出勤不出力。劳动在一起,吃的是大锅饭,未免有些怠工,待过且过,人懒地贫,俗语有言:“人哄地皮,地哄肚皮。” 百姓营村也不例外,劳动一年下来,像分小麦每人五六十市斤,一年到头紧紧巴巴,真是劳苦大众。后来,队长吴老伯和村民们是这样评价百姓营村的。
   生产队里为了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,决定让社员在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之余,拾些肥料上交到生产队里,如猪粪、羊粪、人粪等,收到一定的效果。崔小强、石小玉、迟木墩,为了作难拾粪的村民,在沟半坡或地头路边解大便时,往往把一泡粪便解成三四十块,几个人联手,成了一道“风景”。
   有次陈醋虾拾粪,拾着骂着,吴老伯问骂啥的?陈醋虾让吴老伯看星罗棋布的景观。吴老伯看后,哈哈大笑,说:
   “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玩剩下的。”
   化肥尿素少,拾粪堆积,是庄稼的主要肥料,队长吴老伯把积攒肥料当作大事来抓,后扩展到“高温积肥”。
   高温积肥就是把一些肥料放在一起作沤,像河里的苲草,地里的马泡秧等等放在一起。有的用池子,有的用黄土堆,然后浇上粪便,一起发酵沤作,到了秋天就是农作物的肥料了。社员按记工分有劳分配,到了年底分红,工分就是依据,当时有句俗语:“工分工分,农民命根。”
   为了多上交劳动成果,崔小强、石小玉、迟木墩是有“高招”的。他们用池塘沟渠里的黑滋泥,用竹竿筒做成大便形状,表面滚一层土,和一些真大便放在一起,上交到生产队里。后来被傻大个子、吴四宝、甄火箭、贾卫星和花老跩等伙伴也学会了,他们每天都拾一大筐粪,别人都拾不恁些,引起过秤员的猜疑。最后被过秤员识破,上报到生产队长吴老伯那里,吴老伯很生气,在村民大会上批评了他们的父母,并没收了他们的工分。
   伪大便风波过后,改革的春风已经刮到百姓营村,耕田翻地和上大学都进入一个崭新地时代,百姓营村的孩子,在辛勤的园丁的浇灌、慈祥的家人的说教及周围善良人的督促下,德智体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   这天放学路上,沙颍河上空突然飞来数百只雄鹰,引来很多路人驻足观看。这群雄鹰,时而俯冲,时而仰翔,时而翻飞,盘旋鸣叫,足足有一节课的时间,然后集结成队,在蔚蓝的天空上,顺沙颍河翩跹翱翔而去。
   又过了一些时日,夜里下了一场雨,雨水不大不小,恰到好处,是夏季的一场和谐演出。池塘变得激情,花木变得蓊郁,悠扬的鸟声变得更加明快,单调的蛙鸣变得更加喧嚣,沙颍河两岸树林里似有蝉声响起。一年一度的暑假将要来到。过了这个暑假,故事中的这些少年就是初中生了,这群孩子将继续在快乐中学习,在学习中快乐成长。
   
   
   后记:
    年少不识羞,光腚度春秋。
   不惜日月去,只为快乐游。
   性喜下深潭,更爱登层楼。
   横笛牛背上,音律唤同俦。
   人生多少事,少年最自由。
   倘若多勤奋,定能优更优。
   
    (王泉滔 沈丘县人民医院)
   
    ——完——


·上一篇文章:手机里的“恶魔”
·下一篇文章:中篇儿童小说《借问谁家子 无忧美少年》34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pwx.cn/news/xiaoshuo/2081410650IAK3I5KK10B31DHI7A41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