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成本最低、收获最高的投资,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第五章 纸条和星星(高原的方舟)

第五章 纸条和星星(高原的方舟)


来源:中国儿童文学网  作者:谷建


   四
   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黑夜。
   我意外地拥有了一颗可以发光的小星星,而且我还从老奶奶断断续续的讲诉中了解了这里的一切。虽然老奶奶的讲得零零散散,但我还是终于梳理出了头绪。
  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。
  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将挖掘地下宝藏当成了他们唯一快乐和有益的事情。他们把挖掘出来的宝藏堆积在一个封闭的大山谷中,每年固定的时间里,他们就会有组织地来到山谷前,对着那些宝藏顶礼膜拜。
   长年累月的挖掘,地下已是千疮百孔,加之地表的破坏和雨水的侵蚀,很多地方塌陷出可怕的天坑。这些天坑不知道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,但是他们似乎不为所动。长期的挖掘严重破坏了地下的生态平衡,导致这里开始经常发生地震,但这仍然阻止不了他们疯狂的举动。也许在他们的眼里,宝藏的价值胜过了一切,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生命。
   随着天坑出现得越来越多,天灾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,他们终于开始有所畏惧,迫不得已将居住地从平原移到了半山坡,并且围建上了安全的密网。渐渐的他们发现了又一现实问题,那就是人口的不断减少,可以参与挖掘宝藏的人手越来越紧张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周围的其他世界。他们借助早已掌握其运行规律的“黑洞”,终于发现了花婶生活的那个世界,于是,他们通过用重金贿赂收买了关键人群,肆意糟蹋和破坏着那里的环境,同时将突变的基因植入所有初生的孩子,于是便产生了“心跳的数字”,再加上刻意描绘的所谓“人间天堂”,经过几代人的文化沉淀,终于使那里的人们渐渐对这一切深信不疑。待寻找到适合的对象后,他们通过向这些幸运者的血液中注入一种神秘液体,便可以使幸运者克服因高度给心脏带来的威胁,依靠“黑洞”的力量,安全运送到这里来,然后供他们像动物一样役使,这些无辜的人类从此完全失去了自由,每天不得不被迫从事寻找和挖掘宝藏的危险作业,很多人因为意外跌入深深的天坑中无辜送命。也许有人会说,为什么不逃跑呢?还记得“心跳的数字”吗?他们的生命已经被牢牢控制,如果有谁不愿服从他们的役使,因为没有神秘的液体定期注入身体,他们的心脏将逐渐衰竭,最终在痛苦中死亡。更何况,即使他们能够逃脱了这种死亡,在密网外面,还有许许多多隐蔽的天坑在等待和吞噬着上门的猎物。总之一句话,所有被运送到这里的可怜的人们,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。
   回想起那幸运中奖的男人如同触电的样子,我的心中不免一阵悲哀。万万没有想到,那所谓的“心跳的数字”不过是一场阴谋,而那中奖的数字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。那些可怜的人们从他们初生之日起,命运就已经被牢牢掌握到了他人的手中。我不禁为怪物感到庆幸,正是这个大家眼中的“怪物”,反而幸运地逃脱了这样的命运。
   而老奶奶呢,她其实也是这个疯狂世界的一分子,只是她偏偏有着一颗不同于他人的仁慈的心,所以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自然事件中,她意识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。她这样的想法越深刻,所带来的痛苦越煎熬。她尝试着想阻止这样疯狂的举动,却遭来了众人的排挤。于是她不再向人谈论这样的话题,而是把这一切默默地沤在心里。直到有一天,年轻时的她意外地遇到了一个陌生的男人,而这个男人对她内心的痛苦竟然了如指掌,这让她对眼前这个男人充满敬佩。之后,这个陌生的男人将一颗星星悄悄交给了她,并告诉她,如果有一天,有一个小女孩能让它发光,那么这颗星星就送给她,因为她将带着一串风铃,去改变这个疯狂的世界,拯救所有的人类。无数个日日夜夜,她默默而焦急地等待着这个小女孩的出现。后来,随着年纪增大,老奶奶已经老得无法照顾自己了。因为念她是同类,他们便将她抛在了这个小破屋里,意在让其自生自灭。好在烧火煮饭期间认识的一个善良的小伙子,见老奶奶可怜,经常偷偷会送饭过来,奶奶得以熬到了今天。老奶奶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生命的脆弱,焦急等待中,她甚至一度绝望自己已经无法完成这项任务,没想到我意外地出现了。
   “完成了……,我放心了……”老奶奶微微叹了口气,那是长达几十年漫长等待的最终释放。
   在微弱的星光中,我心存感激地望着老奶奶,将风铃从胸前取下来,轻轻地放在了老奶奶的手中:“奶奶,这是我带来的风铃……”老奶奶用干枯的手轻轻抚摸着风铃,有些过分激动地点着头,我看到她深陷的眼窝中流出了泪水,在纵横交错的皱纹中流淌。
   我把那颗发光的星星也放在了老奶奶的手中,奇迹竟然出现了,发光的星星和风铃上的星星竟魔术般地瞬间合二为一! 

|<< << < 1 2 3 4 5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第六章 不平静的黎明(高原的方舟)
·下一篇文章:桃缘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pwx.cn/news/xiaoshuo/2155203217A712CC47D4JH887J8JB8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