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成本最低、收获最高的投资,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两会热议:后疫情时代,在线教育将走向何方?

两会热议:后疫情时代,在线教育将走向何方?


来源: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作者:佚名

  编者按:近来,随着大中小学的复课加速,后疫情时代,在线教育将如何发展?如何实现教育变革?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、一线实践者共同探讨。

    

  对话嘉宾:

  全国政协常委、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倪闽景

  全国政协委员,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、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胡卫

  上海市虹口区青联委员、掌门教育创始人兼CEO  张翼

  这次在线教育是否回答了“乔布斯之问”?

  主持人: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线上教学,是否与您一年前出版的新书《未来学校:重新定义教育》对未来教育的描绘有所重合,您如何看待此次线上教学的效果?

  朱永新:疫情将未来学校的时间表推进,书中描绘的很多未来教育场景已在疫情期间变为现实,尽管此次“匆匆上阵”的教育实验因资源、硬件、人员等问题,出现了许多良莠不齐的现象,与我构想的“未来学习中心”还有较大差距,但好在已有所推进。总体而言,此次疫情危中有机,将进一步引发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思考。

  主持人: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曾提出,“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,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?”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行动,是否回应了乔布斯之问?

  倪闽景:此次疫情让我体会到,我们的孩子是喜欢在线教育这种形式的,只不过平时他们的时间被线下教学占满了,没有时间使用在线教育。此前,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我们实际上已有非常好的平台、技术,但这些平台和技术却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。

  疫情期间,线上教育演变成一场跨国界、跨地区的全球性实验,但是,我们只在教育形式上发生了改变,教育的内容却并没做很多改变,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,相比未来教育的理想状态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  胡卫:此次在线教育行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实验,但也不能说回答了乔布斯之问。教育是面向未来的,但在实践过程中,由于教育的功利性倾向,无论是教师、教案、教材等变革都有些滞后。“涨潮”是迫不得已,一旦恢复正常上课,“退潮”也是客观存在。重要的是,要找到“涨潮”和“退潮”之间的真问题,譬如:教师缺乏在线教育的知识、技能和经验,在线教育资源匮乏,资源准备不足、在线平台跟不上、在线教育质量的评价还不太合理等,接下来,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改进,使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在融合的过程中,不断提升教育质量。

  教育的升级换代需要5G等互联网技术支撑

  主持人:随着5G时代的来临,5G能否改变教育,克服在线教育的弱点?

  朱永新:毫无疑问,5G对未来教育会带来很大影响。此次疫情,在线教育暴露的问题有三个方面。首先,硬件问题是最大的问题。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,信息技术硬件的支撑还远远不够,且费用昂贵。未来,学习场景呈终端化,并实时处处呈放射性,这些都需要5G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来支撑。其次,教学资源的匮乏。目前绝大多数网课仅仅是把线下的内容“搬”到屏幕上,很少有探究性的学习和合作交流。未来实现线上、线下进一步融合的前提是建立“学习中心”。近年来我也一直建议教育部要建一个教育资源平台,集纳全中国和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,让城市、乡村的孩子都能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,保证基本的教育品质。最后,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素养也有待提高。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将互联网技术利用好,在当前的技术支撑下,如何更好地改造我们的教育,真正建立起线上和线下学习中心的相互融合体系,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。

  主持人:您觉得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在线教育短板,日后我们应如何补足?后疫情时代,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复课,您认为应如何克服在线教育“退潮”?

  张翼:这次疫情提升了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和认同感,很多人发现在线教育比想象的更有效果,体验也比以前更好,这是非常大的进步。

  同时,在线教育也为高质高效实现“停课不停学”提供了有力支持,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能量。在未来,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,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未来在线教育是否会“退潮”或“退潮”的程度如何,取决于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学效果的评价。

  在线教育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、重复性、共享性等优势,也有自身的短板。如果把在线教育的整体效果比作“木桶”,每一个要素就是组成“木桶”的木板。以师资为例,线上教育既需要教师做一些深层的PPT和动态教案,也需要不同于线下的线上控场能力,培养优秀全能的在线老师并非易事。而对于教研、科技、服务等诸多要素,只要有一个版块体验不够好,就会影响整个线上体验。

  促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更加深度融合,需要不断地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,为学生推荐更加个性化的内容,这其中会消耗很多流量,目前的4G还无法完美支撑。发展5G技术,将为未来教育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,帮助教育实现个性化、智能化。

  后疫情时代,在线教育将不断迭代升级,在此背景下,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醒自己,不忘教育的本质和初心。

  未来在线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多样性、个性化

  主持人:您认为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?

  朱永新:首先,未来学校的围墙将被打破。打破围墙的桎梏非常关键,目前学校制度是按照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开展教学,它强调的是效率,忽略的是个性。如果在线教育依然是这种模式,它是没有未来的。所以未来必须建立新型学习中心,给不同类型、年龄、个性的人,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可能性。基于此,未来学生也有很大的选择权,除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外,还可选择学习方式,既可选择在线学习,也可选择线下学习。

  此外,未来是“能者为师”的时代,能工巧匠、艺术家、科学家等,都可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,选择到哪里去学、跟谁学。政府也会配备学习券,孩子们用学习券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各种机构去学习。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,政府将给予更多的学习券,让他们有更多选择。

  另外,目前学习与就业、职业是分割的,但在未来,这三者并不是一条泾渭分明的鸿沟,未来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终身学习过程。

  若想实现上述所说,有两大前提。首先,保证有足够多的优质资源。政府只有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,才能保证大家时时处处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。其次,制定新的教育评价标准。打破当下以分数为主的考量标准,把一个人一生必备的素质和素养当做考量标准,在政府规定的学习标准里,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由学生。

  未来是项目式的学习模式,这种模式下,学习一定是主动的、有趣的、积极的,他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去追寻知识、建构知识,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。

  胡卫:未来教育有五个方面的功能。第一,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;第二,启动新型学习模式;第三,促进在线教育之间互动,如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;第四,利用在线教育对学习行为进行管理,对学校效果进行评价;第五,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学生行为,实现对教育内容的精准投入,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。

 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创造条件。诚然,在线教育有一个迭代过程,每一过程都有其逐步达成的目标。互联网时代,作为原住民的“00后”“05后”,他们对互联网的学习速度一定快于老师、父母,为了未来教育能早日实现,当下的老师、父母尤其要重视自身在线知识、素养、能力的培养,只有我们的政府、学校、教师、家长、学生共同努力,未来教育才有可能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。

  主持人:您觉得精准化、精细化、个性化教育是不是未来教育的一个走向?

  倪闽景:未来教育有“道”的层面,也有“术”的层面。

  从“道”的层面讲,未来教育体现在三个方面,这些无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并没有分别:首先,学习的价值。未来学习是为了创新,为了能够更健康、自信的生活。其次,学习的内容。学习的内容是用来支撑学习价值的,技术可以让我们做许多以前没法做的事情,比如远程教孩子做菜这样的劳动课程,也可以通过平台在凌晨两三点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。最后,学习的公平性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,也可以促进教育不公平。比如疫情期间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在线教育的效果相差较大,这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。但是互联网技术又可以把最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推到所有学校,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,这又有助于补足教育鸿沟。

  学习价值能够充分实现,学习的内容更加契合孩子未来的需要,学习资源更加公平均衡,照顾到所有孩子的学习需要,这是未来教育应该考量的方向,这就是“道”。而技术只是“术”,是具有两面性的。

  张翼:在未来,教育将以全人教育为目标,具有高度智能化、个性化、多样化特点,同时,也将催生各种各样的教学形态。例如目前线下的各种实验,在未来可实现线上操作,且实验的种类更加丰富。

  未来在线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多样化、个性化,让每个人所学不同,这也是未来教育企业的发展方向。进一步把握教育本质,建立相应的技术和平台,利用大数据、知识图谱等现有科技进行教育赋能,满足学生对未来高品质学习的诉求。(记者/位林惠  主持人/易欣  视频/宋宝刚 满达 赖仁杰 汪凯 周通 孙歌)


·上一篇文章:世界银行助力柬埔寨幼儿保育和发展项目
·下一篇文章:两会之上谈教育:网课如何上好?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pwx.cn/news/etnews/20529030112F5A9I34CB8JBKICC02E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