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成本最低、收获最高的投资,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表妹读书故事多

表妹读书故事多


来源:中国儿童文学网  作者:贾松瑜

  表妹生在苗山,长在苗山;她爱唱苗歌,爱跳苗族芦笙舞,像一只画眉鸟一样快乐地生活着。忽然有一天,一件烦恼的事情发生了。
  2017年春节前,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,表妹一家要进城安置了。从偏僻落后的乡村,搬到县城定居,这本来是苗家千年不遇的喜事,但表妹坚决不同意进城。
  按照原先的计划,全家人是搬到县城过春节的,所有家什都打了包,车子也订好了。由于表妹躲在房间,又哭又闹,怎么也不肯出门,家里人只好作罢。
  表妹不肯进城,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进城后去哪里读书。表妹一家五口人,爷爷有病、长年卧床,妹妹年纪小、需要人照顾;父亲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,一直在广东打工;家里农活,全靠母亲一肩挑着,里里外外,忙个不停。表妹从四岁起,就背着妹妹,跟母亲一起干活,直到七岁,才拉着妹妹的手,走进向往已久的校园。现在,刚刚找到读书的快乐,却要搬迁进城,这触动了表妹敏感的神经。为了能够读书,她决定不走了。
  春节期间,表妹家里来了一位客人——隔壁村的远房表舅公。他和爷爷、奶奶喝酒聊天,惬意无比的样子。当得知表妹会吹苗笛、爱唱苗歌、爱踩芦笙堂时,显得十分高兴,立即从身上拿出一支短笛,轻快地吹了起来。这是一首《进门歌》,出于礼貌,也出于爱好,表妹随着苗笛,唱起苗歌来:
  “水瓜一条根,芭蕉一条心;苗家住僻壤,山高路又远;真心来做客,木楼放飞歌。”
  《进门歌》刚唱完,表舅公的苗笛又响了起来。这次,吹的是苗族古歌《配烈享兄》,表妹跟着又唱了起来:“姑娘叫配烈,溶江粉花人,身材苗条漂亮多,能歌善舞才艺广。后生名亨兄,从江所凹人,高大英俊勤劳动,足智多谋常助人。他们相识在木楼,相恋在笙坡,山盟又海誓,永远不分离……”
  表舅公和表妹,一个吹苗笛,一个唱苗歌,整整一晚上,不知疲倦,不分胜负。
  翠日,正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初六培地沛松芦笙坡。表妹身穿苗家亮衣,头戴祖传银饰,和表舅公一起进了芦笙坡。远山的雪没有融化,田角的冰坚硬无比,但寒冷的天气毫无影响人们聚会的快乐心情,整个芦笙坡,人山人海,热气非凡。表妹跟着队伍,跳了一曲又曲芦笙舞,她的举止,她的甜美,点亮整个芦笙坡;表舅公拿着中把芦笙,吹了一曲又曲,他的视线,始终没有离开过表妹。
  晚上吃饭的时候,表舅公对表妹说:“你今天的表现,应该打满分,你是苗族芦笙坡上的小金花。这样吧,你明天跟我进城,去看一看你的新学校,好不好?”
  “真的?是什么学校?”表妹认真起来了。
  “县三小,全县的重点小学。你的教室在四楼,想去看看吗?”表舅公也认真起来。
  “学校距离我的新家有多远?”表妹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。
  “相隔一条街,实际距离不到两公里,走路十分钟吧。”表舅公讲得十分轻松的样子。
  “那里有苗家人吗,他们会不会看不起我们山里人?”表妹闪着大眼睛,把埋藏在深心的问题提了出来。
  “在三小,有苗族学生、侗族学生、瑶族学生、水族学生,当然还有汉族学生,各民族学生在一起学习,彼此相互尊重,精诚团结,学校就像是一个民族大家庭。学校还开设苗语课、芦笙课、踩堂课等等,建立本校的苗族芦笙队、民族歌舞团,是柳州市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示范基地。”表舅公如数家珍,娓娓道来。
  “那您怎么懂得学校收不收我这样的学生?”表妹听得入迷,但心里还装着许多的迷惑。
  “我来之前,学校领导已经研究,把你安排在四年级二班,你的教室在教学楼五楼,可以腑视整个校园。”
  “您是怎么懂得这些事情的?”
  “因为我是三小的校长,你相信吗?”表舅公终于忍不住,爽朗地笑了起来。
  大年初七,表妹跟着表舅公的车进城,在她行囊里,装着她心爱的亮衣、银饰和她的假期作业。
  三小位于县城向阳街东段,正是假期,校园静悄悄的。在表舅公的带领下,表妹参观了学校的芦笙堂,高大的芦笙柱顶上,一只苗家图藤吉祥鸟正面向东方、展翅飞翔,表妹心里想:这么宽阔的芦笙堂,能够容纳三百多人同时吹芦笙、踩堂舞,与家乡芦笙坡相比,这里的芦笙堂更有气派、更上档次。在学校荣誉室,首先映入表妹眼帘的是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柳州市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”的大牌匾,悬挂在教室的正中位置,两旁张贴的是各种竞赛活动的获奖奖状,贴满了教室的四面墙,真是让人心花怒放;在另一个教室,摆满了各族学生参加民族传统技艺比赛的获奖作品,包括苗绣、苗锦、亮衣、银饰、背包、绣花绢等等,细细地比较,表妹觉得自己制作的作品,可能更好一些。想到这里,表妹觉得自信起来。
  在五楼的四(二)班教室,表妹真的找到了写有自己名字的座位,那是靠窗口的一个好位置,这让她又惊又喜。她坐在那里,看看黑板,又看看校园,她觉得自己像在做梦:一个山里孩子,真的能进入这么好的校园学习,遇见这么好的老师上课。想着想着,表妹的心情激动起来:自己还在山村住着,城里的学校已经给她安排了学校、安排了座位,这一切的一切,怎不令她激动呢!
  从此,表妹就在这所学校,快乐地学习。
  今年的寒假,表妹通过微信,发来她被评为柳州市“三好学生”、全县中小学苗绣作品比赛一等奖的奖状照片,我特别的高兴,于是向父亲报喜,并问父亲像表妹这样进城读书的孩子多不多。
  父亲说,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、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指示精神,“十三五”时期,全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万人,其中广西搬迁71万人,融水苗族自治县搬迁1.36万人。这些搬迁人口,国家安排每人6万元的搬迁安置经费,每人安排住房面积20-25平方米,每个家庭安排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,每个孩子都就近落实就读学校,每个老人都充分享受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农合政策,真正做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,从源头拔掉贫困落后的根子。你表妹只是从山村搬入县城安置的学生之一,从她和她家的巨大变化,你可以看得出我们制度的优越、我们国家的强大、中华民族前景的美好。所以,不管我们走到哪里,都要做到“四个自信”,奋发图强,为国家的建设、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 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,我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:暑假期间,我要到苗山作一次调查,把苗山建设、发展、改革的可喜变迁写出来,告诉世人:苗山走进了繁荣富强的新时代!
  
  
  (作者: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,苗族,地址:南宁市金浦路29号广西移民局大院1-2-901,邮编:530021,邮箱:13627880086@163.com)
  
  


·上一篇文章:春雨的色彩
·下一篇文章:不忘初心勇攀登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pwx.cn/news/xxzw/1976214636G3E4CJ8A18I3IKFB9466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