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芬丽莎 世博深圳馆展现30年城市发展之路
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
这个原来在意大利微笑的姑娘,今天成了深圳当代艺术的象征,她改名为大芬丽莎,大芬丽莎就是深圳移民中的一员,像我们绝大多数深圳人一样。本报特派上海记者陈远忠 摄 昨天,世博园封馆等候开幕。记者再次走进世博会深圳案例馆,只见一张巨大的集装箱形状的幕布罩着深圳馆,集装箱布套上写着“深圳,中国梦想实验场”几个巨大字样,下面还有一行字“开箱——运往世博的深圳梦想”。5月1日上午,这个集装箱幕布抖落下来的一瞬间,深圳馆就正式揭幕了。 这个罩在集装箱幕布里的深圳馆,能够放飞深圳梦想吗?一连三天,记者都走进深圳馆,强烈地感觉到:深圳馆有一个神奇的密码存在,这个密码能够解开深圳特区30年来的许多秘密。而这个密码是什么呢? 昨天下午,在深圳馆总策展人孟岩、核心创意人周红玫的指引下,深圳馆的这个谜样密码开始慢慢解开。 1不是“蒙娜丽莎”,是“大芬丽莎” 从一个大芬村探寻深圳30年 深圳馆的外立面是一个由999块油画拼成的《蒙娜丽莎》“拼图”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超大的“蒙娜丽莎”每天都可以看到对面来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馆,馆里陈列着一辆兰博基尼。 世博会开幕前的几天里,不断有游客在发问:深圳馆的外立面为什么装置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名画《蒙娜丽莎》? 而深圳人也在发问:为什么是大芬村这扇窗推开了深圳30年的天空? 在周红玫看来,深圳馆的蒙娜丽莎不是意大利的蒙娜丽莎,而是“大芬丽莎”。 周红玫对记者说,《蒙娜丽莎》是著名的油画村大芬村复制最多的艺术品,经过大芬村众多的画工集体创作之后,“蒙娜丽莎”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,诞生出“大芬丽莎”。 “大芬丽莎”的诞生日是2010年1月28日。这一天,507名大芬油画村的画师,用自己的画笔画出999块油画单元,拼出了长43米、高7米的“大芬丽莎”。 孟岩是中国著名的建设设计大师,因为设计大芬美术馆而与大芬村结缘。大芬美术馆入选美国建筑实录年度全球十大设计先锋。他认为,大芬村是深圳30年城市化的一个缩影。 “一个落后的城中村,通过大量复制油画大量输送到世界各地,从而加入到全球化产业链条,到今天又开始探寻原创的转型之路,这种从村到城的巨变,不正是深圳30年巨变的代表吗?”孟岩说。 于是,深圳大芬,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,构成了深圳案例馆的主题,并于2009年9月29日获得世博会国际遴选委员会审议通过。 大芬村,由此推开了深圳30年的天空。
城市剧场是最大的空间,这里有声光电的立体烘托,用科技手段打造出一条城市文化之河。
在三个封闭的空间盒里,装着大芬的模型、梦想和再生,观众流连其间,会有从窗户上管窥其中秘密的冲动。
·上一篇文章:四川宜宾维修有黄庭坚手迹及众多名家石刻群
·下一篇文章:中央美术学院“版画系教学研究展”亮相陶溪川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pwx.cn/news/61news/10610974340H8I36J3F6IK0F1G41A.htm
相关内容
金良快 |
吴梦倩 |
冯源 |
陆林汉 |
袁振国 |
小林君 |
王定昶 |
魏梦佳 |
马一凯 |
马一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