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成本最低、收获最高的投资,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香港也有个“798” 首个“艺术村”诞生了

香港也有个“798” 首个“艺术村”诞生了


来源:经济参考报  作者:佚名


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外景

    在北京的酒仙桥4号院,有个艺术家聚集的部落“798”;在上海的莫干路50号,有个国际化的创意园区M50创意园。现在,在香港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,原本的空置工厂大厦也“变身”为承载着年轻艺术家激情与梦想的香港本土的创意艺术大厦——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(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,简称JCCAC)。

  香港首个“艺术村”诞生了

    “我们的目的就是建一座艺术村,推动艺术进入社区,带动香港的艺术发展”,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执行总监饶恩培向记者表示。

    石硖尾是香港九龙北部的一个地区,1953年前是木屋区聚集地,1953年圣诞节这里发生大火,灾民无家可归。为安置灾民,政府陆续在此建造了很多外观如字母H型的大厦,即公屋,这里也成为全港首个大型公屋村。

    据饶恩培介绍,目前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所在的这座大厦始建于1977年,当年容纳了钟表制造、木工、纸扎、五金、塑料等不同种类的工业,见证了上世纪70年代香港轻工业的繁盛。但由于香港轻工业转型,很多工业迁往内地,因此,2000年起,这座工厂大厦开始空置。

    对于香港人来说,“石硖尾”绝不仅仅是一个地名,它承载了更多历史的意义。香港的新闻摄影记者余伟建在2007年就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《我住石硖尾》的书,用发生在这里的影像来再现香港近50年来的社会变迁。“实际上,在2004年、2005年左右,政府就有意保留这一地区的大厦,同时,历史文物的保育工作也开始受到市民的强烈关注”,饶恩培说。

    于是,赛马会于2005年和2007年共捐款9440万港元,与香港浸会大学、香港艺术发展局、香港艺术中心和民政事务局合作,将目前的这栋位于白田街30号的大厦改造成了“赛马会创意技术中心”。中心的设计尽力保留了原工厂大厦的特色,很多旧的招牌都被原样保留,即使翻新材料,也尽量保持上世纪70年代的粗朴风格,同时加入现代建筑元素,并赋予全新用途。

  交通便捷 租金便宜

    2008年9月,艺术中心正式揭幕,成为香港首个专门发展创意工业的平台。艺术中心楼高9层,可租用面积11万平方英尺,为艺术工作者和团体提供120个小型单位和4个大型单位。这里的交通也十分便利,距地铁站步行只需10分钟。

    “香港的艺术家对这个中心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,在正式揭幕之前,我们共收到了500多个申请,经过艺术发展局的筛选,目前有120多个艺术家驻扎在这里,他们涵盖了不同范畴的艺术工作,有中国传统字画、琉璃工艺、木偶制作和摄影雕刻等等”,饶恩培说。

    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,艺术家为了潜心进行创作,可以将自己所在的单位关闭,而其他时候可以开放让来访者参观。而这一艺术中心对艺术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低廉的租金。据了解,对于艺术机构租用的单位租金是每月每平方英尺8港元,普通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团体的租金是5港元,而正在修读全日制艺术相关课程的学生或毕业生可以申请资助,只需缴纳每平方英尺租金3港元。

    创意艺术中心的地下一层是一个实验剧场——“黑盒剧场”,有120个座位,可以出租给香港本地所有那些立志于舞台表演的团体,价格为每4小时4000多港元,价格相当低廉。“这个剧场本身是由一个天井改造成的,屋顶是后来加上去的,在香港,这样的小型艺术表演场所非常缺乏,现在,香港大约30%的舞蹈和话剧艺术家租用这里进行演出和彩排”,饶恩培介绍。他还表示,现在赛马会正在进行的一个新的计划即“赛马会艺术场地租用赞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初访2009年美术类考试新动态 艺考有新走向
·下一篇文章:中央美术学院“版画系教学研究展”亮相陶溪川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pwx.cn/news/61news/0911616954FJE874H732H5JBIE4924.htm